蚊子防治
蚊科(學名:Culicidae)是昆蟲綱雙翅目之下的一個科。該科生物通常被稱為蚊或蚊子,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。通常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,而雄性則吸食植物的汁液。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、瘧疾、黃熱病、絲蟲病、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。除南極洲外各大陸皆有蚊子的分布。
常見蚊子種類:
● 中華按蚊(Anopheles sinensis) 成蟲灰褐色,是我國最常見的按蚊。
● 嗜人按蚊(Anopheles anthropophagus) 成蚊與中華按蚊相似,幼蟲孳生于多草、有遮蔭、水質清涼、面積較大的積水中,
● 微小按蚊(Anopheles minimus) 棕褐色小型蚊種。
● 大劣按蚊(Anopheles dirus) 中等大蚊種,體灰褐色。主要孳生于叢林邊緣蔭蔽的溪床積水、淺潭、小池等。
● 淡色庫蚊(Culex pipiens pallens) 與致倦庫蚊(Cx.p.quinquefasciatus)是庫蚊屬尖音庫蚊復組(Culex pipiens complex)的兩個亞種。這兩個亞種均孳生于污染不很嚴重的水中,如污水坑、污水溝、清水糞坑、洼地積水等處。
● 三帶喙庫蚊(Culex tritaeniorhynchus) 棕褐色小型蚊種。主要孳生于稻田、藕塘、沼澤等處,如同中華按蚊。是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重要傳播媒介。
● 白紋伊蚊(Aedes albopictus) 中小型黑色蚊種,有銀白色斑紋。幼蟲孳生于樹洞、竹筒、石窩、舊輪胎及住宅附近積有雨水的缸、缽及假山盆景中。白紋伊蚊是我國登革熱的重要媒介,還能傳播乙型腦炎。
蚊子的危害
蚊子主要危害是傳播疾病。能傳播疾病的蚊子可分三類:一類叫按蚊,俗名瘧蚊,主要傳播瘧疾。另一類叫庫蚊,主要傳播絲蟲病和流行性乙型腦炎。第三類叫伊蚊,身上有黑白斑紋,又叫黑斑蚊,主要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和登革熱。 消滅蚊子,是預防減少疾病的有效途徑。
蚊媒病傳播特點
蚊媒傳染病的流行,一般有兩大特點:一是季節性。蚊媒病只有在某些蚊蟲活動季節才能傳播流行。二是地方性。蚊蟲的孳生除受氣候影響外,還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,不同的蚊種有不同的地理分布,因此,蚊媒病的發生和流行有一定的地區性,形成地方性疾病。
生物性傳播:指病原體在蚊子體內經歷了發育、增殖的階段,再傳染給人。例如乙型腦炎病毒隨血液被吸入蚊子體內后,先在其腸道內增殖,然后移行至唾液腺,經叮咬后傳播給人或動物。
從蚊蟲與生態環境和社會條件的整體觀點出發,根據標本兼治而以治本為主,以安全、有效、經濟和簡便的原則,因地因時制宜地對防制的對象綜合采用各種合理手段和有效方法,組成一套系統的防制措施,把蚊蟲的種群抑制到不足危害的水平,并爭取予以清除,以達到除害滅病的目的。
蚊子綜合防制
● 環境治理改造凈化各種水源,減少積水等方法,美化環境,清除孳生場所,縮小蚊子幼蟲成長所必需的生存空間,殺滅成蟲。
● 化學防制:通過空間噴灑可以快速消滅室內、外成蚊的種群數量,使用化學藥劑可以有效的殺滅水中蚊幼,減少成蚊的種群密度。
● 生物防制:對于景觀水池,可以使用生物殺蟲劑。
● 物理防制:安裝紗門、紗窗可以有效的防止蚊類的侵入,結合設置滅蚊燈,有效的減少蚊類的種群數量。